首页 > 基本信息 > 博物馆综合管理
详情

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2-25 16:41:10





东莞市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2年,东莞市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总结开馆以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工作规范要求以及发展方向,制定《东莞市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27年)》。

计划内容见下页


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计划

   

   博物馆是收藏历史遗存,传承优秀文化,展现时代风貌,担负社会教育并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及文化衍生与创新等责任义务的特定场所。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一直重视文博事业的发展,博物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

2021年5月24日,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博物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东莞市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作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方位改善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让博物馆贴近时代、服务大众,不断创新与丰富文化传播形式,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实现目标,特制定东莞市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2023—2027发展计划。

   一、过去工作回顾

从正式备案以来,乐人谷茶博物馆依托丰富的藏品和团队力量,在完善提升博物馆基础建设,以茶文化主题展览和多样化活动向广大市民群众输出社会教育形式与内容,彰显博物馆的唯一性、功能性和开放性,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走进博物馆,了解茶文化,受教育、知善美、得趣乐。

第一方面,馆建基础工作

着重对基本陈列的优化、提升,逐步完善展品的陈列与注解,将茶叶、茶器、茶包装及茶票等多项器物,以“器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同时,在进馆的正面橱窗增设中茶文史专题展,展示从1949年中国茶业公司组建以来的相关老报纸,老照片和书籍、杂志等,还有带“八中”商标的茶叶,有普洱、茯砖等,体系完整,看点突出。

第二方面,公共文化活动

2022年底,博物馆年接待来自社会各界人士近2万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2600人次。举办世界博物馆日,世界国际茶,世界读书日等大型活动6场,其中与东莞图书馆联办大型活动1场。承接或举办各种类型主题文化活动28场,其中举办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市文化馆承办的“共享文化空间”活动12场,承办企事业单位党建、团建、工会活动等8场,承接各个社会团体、学校、旅游等举办的公共文化活动8场。

第三方面,空间+特色打造

为适应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及审美情趣,博物馆打造空间+特色”板块,特定的主题、特定的空间、特定的形式,有以阅读茶书为主要形式的“茗读会”,共举办3场,其中还有选择虎门销烟日阅读《茶叶战争》,书友、茶友一道,读书品茶,培养阅读习惯,坚持从书中汲取知识能量,求取正思正解。还有,“月末茶集”也是博物馆特别打造的特色茶会,每一场都有特别的设计,特别的主题内容和群体,不仅在博物馆内举办,也走出博物馆,输出茶会服务,共举办5场,除了3场在博物馆举办外,还有两场分别在石龙博物馆、袁崇焕纪念园举办,真正突出了“空间+文化”的特色与效应。

第四方面,整体提升临展水平

从多样性主题,多方式展现出发,茶博馆着力梳理藏品,集中提炼出涉茶邮票系列、涉茶报纸系列,还有以地域和品类为主体的茶文化系列,有四川、云南、湖南茶文化系列以及细分的藏茶、黑茶、茯砖等展品系列,还有以重要茶人、茶企、茶事为主体的系列,如中茶公司文史资料,现代茶文化专家钱时霖《历代茶诗集成》手稿等等已举办8场,其中“人文普洱·百年芬芳——百年普洱文史资料实物展”,展出清、民时期以来珍稀的文函、票证以及茶叶专著、杂志等300多件,深受到好评并在2022年5月、7月份分别在东莞图书馆国际茶日活动及东莞社科普及周活动中两度展出。此外,还与东莞收藏家协会与紫砂藏家联合办展,分别举办“两宋茶盏赏析”和“刀耕泥塑·壶光山色——早期紫砂壶展”。

第五方面,借力多种文化传播形式

一是借力媒体博物馆与东莞电视台茶空间栏目合作,录制了“文物自己来说茶”系列节目,馆长叶志强以“通草画”、“大岗茶”、“回流茶罐”等实物讲述茶文化,通俗直观、具体生动。二是文化资源共享,在郭红军、郭楚嘉编著的《近代以来中国茶业研究及图鉴》一书中选取了102张乐人谷茶博馆藏品的实拍图,为本书增添了文博研究价值。还有,在新出版的由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协会,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编著的《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地图》一书中,也特别推荐了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在《普洱》、《莞邮学》等杂志中也登载了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的展品及推文。

第六方面,文创品推陈出新

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围绕三个方面研发,一是从展品衍生,有从器物、邮票、拓件等,其中由清中期公道杯研发的《白玉兰》公道杯,两度入选东莞城市礼品;二是从茶叶衍生,在茶中融入“福禄寿”传统文化元素,形成有品质、有审美、近习俗的手信(礼品)系列;三是从本土化衍生,有荔枝红茶,快饮式美茶杯,不断适应时尚化、轻奢化和原创化需求。同时,博物馆年度设计的,展现高埗大桥等高埗特色景观的马克杯深受高埗各界人士的喜爱。

  二、存在问题

  1、由于资金筹措不足,博物馆的设备设施配套有待提升。

  2、文博专业人员尚缺,博物馆学术研究有待展开。

  3、主题展现、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有待丰富优化。

  4、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提升。

  5、藏品征集、管理等尚存在不足,主要是目标方向和制度化、规范化方面的落实提高。

 

  二、博物馆2023—2027年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博物馆建设发展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站在东莞“双万”新起点上,将博物馆发展融入“博物东莞”,“文化强市”新战略,融入“共建人文湾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大环境、大目标,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规律,结合我馆发展水平和工作实际,坚持业务立馆、服务立馆、学术立馆、人才立馆、藏品立馆立馆方向,面对机遇挑战不断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更好发挥博物馆传承文明薪火,传播文化知识实施社会教育的职能。

  (发展目标

  1、紧跟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建设东莞文化名城契机,把握文博事业发展的趋势,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出发,打造与“藏茶之都”,与“文化强市”及东莞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茶文化博物馆。

  2、着力于专业性、规范性、功能性和阶段性优化提升,争取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打造成东莞文化名城建设的特色文化标识,品牌建设、形式创新综合管理还有整体的设备设施完善以及服务体制和水平等方面,达到非国有博物馆评级规范的水平。

  (三)主要任务

  第一、进一步完善提高博物馆综合管理水平

    作为非国有博物馆,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综合管理一直是非国有的较为薄弱的环节,在未来5年中,博物馆将依照国务院颁发的《博物馆条例》和省、市关于非国有博物馆管理要求,从整个文博事业发展需要以及博物馆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眼于整体化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完善提升并创效赋能,将博物馆综合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完善并落实各项制度的制定

以国有博物馆管理制度为范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博物馆董事会、监事会到人力资源、人员培训到消防安全,再到藏品征集、馆藏、管理,还有开展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相关制度,每一个制度都有针对性和指导监督性,既规范督促,还有跟进考评并配套各个独立可跟进存查的卷宗,随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

  2、不断提升规博物馆的环境几设施配套

   一是对整体空间的布局、功能的合理规划与设定,最大化利用场地,发挥应有的效能。二是对整体的设备设施进行配套优化,从环境卫生到消防安全,从展柜、展具到声、光、电及多种创新理念、技术的应用,根据展示及传播需要不断升级。三是完善博物馆的参观导览和各展区与多个功能空间、通道,还有涉及安防、消防用品等的指示标志,形成清晰明了的行动指示。四是着重基本陈列区和文物库房进行阶段性的完善提升,不断优化藏品的展、存环境。通过系列化、持续化的努力,夯实基础,呈现规范,打造精品。

  3、着力于博物馆的运行管理和团队建设

   根据博物馆运行管理设立博物馆运营管理板块及职能岗位,优化博物馆组织架构,形成条块清晰,简约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着重加强对导示讲解,宣传教育、文化研究和藏品征集、管理等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4、完善博物馆公共信息发布与更新

   按要求定期通过博物馆官网发布博物馆信息,公开博物馆运行管理实际状况,让公众从不同侧面了解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服务平台办理参观、预订活动等手续,同时以问卷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征询意见,接受公众及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满意度评价,不断促进博物馆运行管理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二、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

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力与展现力体现,经过多年的沉淀,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已拥有数量及类型较为丰富的藏品,为适应博物馆未来发展,将从有序增量、规范管理、优化展现和科学养护等方面开展藏品的征集、管理和应用。

  1、制定藏品中长期征集计划,设定两个增量目标,一是到2025年,藏品总量达到1500件,二是到2027年底,藏品总量达到2000以上。为此,博物馆组建藏品征集工作小组,由叶志强馆长主持,面向社会各界茶文化爱好者及藏家,同时,线下线上同时启动,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扩大搜寻面,加快藏品的发现与征集效率。再者,以制度规范和专业指导征集工作,完善藏品征集流程,体现征集藏品数量、质量和目标管理上的有序增长。

  2、整体提升藏品科学管理水平

   设立专职人员,从藏品入库起,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登账、编目、建档等工作,及时提交系统化、数据化的藏品信息动态,为逐步建立藏品数据平台,进而开展学术研究,开放文物共享信息,还有举办多主题的茶文化展览等提供基础支持。

  3、多形式展播藏品信息

   以图文和视频形式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展播藏品,每一个类型、系列的藏品,茶叶、茶器、茶包装物、茶票、茶书籍、杂志及诸多涉茶的杂项器物,都逐渐有独立的档案、还有较深度的研究论述以及图片、视频资料,再附加二维码,共享文物信息,讲好藏品故事。

  第三、整体化提升展览水平    

  1、基本陈列方面,邀请专业人员,为展陈提出意见,在现有条件下,着重提升整体展现效果,根据展品的特点,不断完善展窗、展柜和展具等设施,提升与展品的协调性、互补性,更好突出每个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随着展品的调整,灯光、背景等也随之进行微调,或者进行必要的改变。

  2、不断完善基本陈列的讲解版本,面对不同对象和要求,设计不同的讲解时段,从时间长度掌控讲解的内容并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让观众收获美感、收获愉悦,收获文化的能量与传承的动力。再则,有计划对基本展区中的重点展示的展品配置语言讲解感应设备,以利自由自由参观者对重点展品的了解。

  3、不断推陈出新,举办多主题、多形式的展览

   以藏品为基础,不断挖掘、提炼展览新主题,融入展示新形式,立足茶主题,向多元化的艺术、审美、民俗,还有收藏、工匠等延伸,以茶为引,以茶兼容,以茶互促,形成越来越多的内容跨界、群体跨界的“茶+”展览。

  4、同步推出线上展播

   在提升整体展览水平的同时,借助互联网,打造网络展播空间,把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还有特别推荐的主题板块及展品等融入展播空间,让更多人无须到现场,就可以在线上参观博物馆,还可以再线上参与问答、作业等多形式互动。

  第四、整体化提升文化宣传与社会教育综合效应

  1、完善并高博物馆参观服务水平

从接受参观报名、预约信息开始,完善参观导示,展区路线指示,注意事项提示,安全消防警示等标志。同时,增设观众物品寄存、休息、饮茶及简餐等服务,让观众在博物馆参观期间感受方便、体贴、安全的服务。

2、依既定目标创建宣教模式

首先,以习主席提出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出发,深挖宣传教育主题,形成三为一体的视、听、品、悟及参与的体验式、沉浸式等传播教育实践链条,即从主题展览、主题讲座到主题研学,面向不同职业、年龄和教育背景的群体设计对应性、互动性强的方案,如《寻找世界非遗日的中国茶》,有非遗茶技艺、遗存茶叶、器物、文史资料,还有相应的解读及身临其中的品饮,为提升感受,重点开通与茶区的视频连线,让观众可以看到茶山、茶区、茶厂,还有制茶过程,获得更直观、立体的感受。

其次,立足于服务东莞茶产业与文化发展,贴近茶企、茶商及茶文化爱好者,为“藏茶之都”的文化繁荣常出新主题、新形式、新活动,有为新一代青年茶创业者举办的主题对话活动,为茶叶收藏家举办的“展览+讲座”,从收藏到分享的历程,还为更多喜欢茶文化、关注茶行业并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者举办紧扣行业发展,还有品牌、产品以及茶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等,这类主题活动除了立体外,还有更深度的茶区游学,茶仓选茶,藏茶跟踪等综合体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茶行业,参与茶文化活动,推动东莞茶行业的发展。

再则,将博物馆文化宣传与社会教育融入东莞城市文明建设中,在“双万”起点上,朝“博学东莞”、“文化强市”,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以“共享文化空间”、“社科普及周”,还有“博物馆走进学校”以及专为1—9年级设计的“茶文化研学”等为契合点、增效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特别是结合跨界思维,扩展、兼容不同群体的审美诉求,呈现更多元、更开放的形态,为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为蕴养市民文化气质奉献茶的文化精神与能量。

此外,打造博物馆个性化、品牌化的传播教育模式,一是在“月末茶集”的基础上提升并保持高端茶会的形式和品质,拓宽横向合作及服务输出的对象与范围,举办更多有创意,被认同,产效能的特色茶会。二是扩展“茗读会”的对象,丰富内容形式,以“茗读会”推动茶界人士读书风尚,更以“茗读会”搭建桥梁,沟通茶文化研究者、作家,促进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让茶书为行业带去更多的文化能量。三是完善提升“红色文化与茶”特色展览,形成持续化、常态化的宣教板块,彰显茶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时代性、先进性和传承性。

  第五、筹备打造“江城红馆”分馆

  利用博物馆外延场地,打造以突出“三江六岸”红色文化的“江城红馆”,该馆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筹建,在东莞党史办的指导下,以博物馆多年收藏的东莞党史和东莞各镇区文史资料以及各行业,包括农、工、商、学、医等多个方面的资料、照片和其他有记忆的物品为依托,展现1924年东莞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以来,东莞在历经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中的重要事件、人物,还有红色遗址。“江城红馆”较系统、深度地展播红色文化,延续优良传统,蕴养大众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起为东莞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第六、实现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零的突破

      1、依托博物馆丰富藏品,在梳理、编目、建档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研究,甄选题材,提炼主题并搭建研究大纲,经专家指导,形成专题论文或著作,选题及内容涉及茶叶、器具、茶票等多个体系。

      2、选择博物馆展示专题,侧重展览、空间布局、搭建和审美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与论述。

      3、与文化学者、茶叶专家合作,联合出书,同时,输出博物馆藏品资料,在研究与出版资源上的共享。

      4、博物馆未来计划出书的选题范围有“世界茶邮票收藏与研究”、“近代以来茶纸质物研究”、“百年云南普洱茶文史资料收藏与研究”、“湖南中茶文史资料收藏与研究”、“茶马古道文化收藏与研究”。

  第七、不断推新博物馆文化衍生品

    博物馆将从三个方面研发推新:

1、博物馆文创品,有从藏品衍生的邮票、茶票、茶罐、茶器等,也有“福禄寿”系列的衍生,有茶叶、饰品、器物。

2、设计推出城市礼品,每年度至少推出一款,以茶为主体,融入东莞本土文化和审美需求,让礼品亲近民生民俗。

3、推出礼品定制及联合开发服务,特别与镇区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发创新性、纪念性礼品。

第八、开展馆际、馆校、馆企多层级文化合作

1、联合文化机构或企业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包括展览、论坛、推介会等。

2、与学校、旅行社、社区、镇区等联合举办大型文旅、研学、科普等活动。

3、与博物馆之间开展横向联合,在游客流量,文化衍生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4、输出文博专业服务,向有文化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输出专题策展,空间营造,收藏评鉴,展陈辅导等服务。

 

 

 

 

 

                               东莞市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

                                                                                                     20221225